文章
  • 文章
搜索

新闻动态

news

首页 >>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 500千伏静安变电站启动扩容改造,工程已进入主变压器吊装阶段
详细内容

500千伏静安变电站启动扩容改造,工程已进入主变压器吊装阶段

时间:2021-04-06     作者:晚与风【转载】   来自:贤集网

为了增强上海城市中心电力供应的容量和可靠性,国家电网对全世界最大的地下变电站——500千伏静安变电站,启动扩容改造。这几天,工程进入到最为关键的主变压器吊装阶段,这一过程也被比喻为给上海“电力心脏”做的一场“外科手术”。那么,工程目前的进展如何?世界最大的地下变电站又有哪些看点?

“电力心脏”接受“微创手术”

如此重要的一座变电站,它的扩容改造又有什么难点和亮点呢?

静安变电站为什么被称作上海的“电力心脏”呢?

静安站不仅是上海电力环网最中心点,也是贯通上海地下输电通道的枢纽。静安站现在的变电容量达到3000兆伏安,可以满足近40万户居民的用电,这次增容改造,要在原有两组500千伏主变压器的基础上,新增第三组主变压器。

5.jpg


同时,对于220千伏的主变压器,也要从两台扩容到三台。改造完成后站里变电容量可提升50%,相当于给这个本来就非常强劲的电力心脏再增加一半的动力,新增的变电容量相当于可供近19万户居民生活用电,或者可以满足22万辆家用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扩容后的静安站不仅将显著提升上海电网,特别是中心城区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上海打造“打不垮,不停电”的“韧性电网”,助力上海“韧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整个吊物孔面积为13米见方,和静安站每层大约1.6万平方米的面积相比,大约只占1%,和整个雕塑公园相比只占千分之三不到。这里是静安站地下部分与地面连通的大型运输通道,这次扩容改造新增添的大型变电设备都是从这里吊装进入地下变电站内。

超大变电站与城市公共绿地相结合,这本身就是国内环境友好型电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创举。而我们在改造施工的过程中,也坚持了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环境的原则,把对周边城市运行的影响降到最低。

晚上10点多,随着上海城市交通的夜高峰逐渐过去,静安站周边的道路开始封闭。凌晨1点左右,主变压器大型设备运抵现场,施工人员随即开始准备吊装工作。

每台变压器的重量在190吨以上,得靠这台400吨级的大吊车才能进行吊装。变压器与吊装口距离最近的地方只有1米多。由于是夜间施工,视线不好,吊装难度不小。为了避免碰撞,施工人员必须要小心翼翼地将变压器一点点地吊装到地下约10层楼的深度。

整个吊装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凌晨4点左右,变压器安全降落到地下设备层。施工人员马不停蹄地清理场地,赶在交通早高峰到来前,恢复路面交通。而在地下变电站内的施工还在紧张地进行。

“实景+虚拟”技术为施工保驾护航

特别采用这种环境实景和虚拟图像相结合的现实增强技术。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提前对施工方案合理性进行预演,一旦发现方案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有安全隐患,能及时对方案进行调整或优化。

6.jpg


二是施工方案的全面可视化交底,提前确保了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对设备、对施工流程、对安全措施都有了更具像化的概念。最后通过现实增强技术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加强对整个吊装过程的管控。

保持多项国际领先的世界最大地下变电站

这个建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下方的变电站,目前是世界上体积最大、深度最深、变电容量最高、电压等级最高的全地下变电站。站体是筒形的全地下结构,占地面积有8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最深的地方相当于12层楼深入地下。

整个变电站内实际上相当于由一个500千伏变电站和一个220千伏变电站结合而成,全部采用紧凑型电气设备,并且集合了一系列国内领先的创新技术,非常安全、稳定、集约地融入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

之所以被称为上海城市中心的电力心脏,是因为它位于上海电力环网的最中心点,并且通过连接穿越黄浦江的500千伏电缆,将电能输送到上海城市中心区域。

目前进行的设备吊装就位只是静安变电站改造工程一个开端,整个工程将历时一年。到时候,这座世界最大地下变电站将为上海提供更多、更安全的供电保障。

高峰:新型电力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未来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哪些特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如何处理好能源安全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中国电力报记者就以上问题专访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高峰。

记者:如何理解新型电力系统,这个新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

高峰: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党中央为电力发展指出的明确方向。2014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为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

7.jpg

能源行业举起能源革命的大旗,朝着这个方向前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方向是非常正确的。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被提出来,给能源革命提出了具体的时间表。

这也是在能源发展过程、基于能源发展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而提出的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在双碳目标下能源革命内涵的深化,为电力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电力系统推进能源革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

新型电力系统应与现有电力系统存在着代际差异。这个差异也就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特征——以新能源为主体。据测算,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将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电源类型,到2060年两者装机容量占比之和达到约60%,发电量占比之和达到约35%。

电力系统从现在只能承载20%~30%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到未来能够承载60%以上的新能源占比。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这个代际差异为基础,新型电力系统还将呈现出其他几个支撑性的具体特征。

一是灵活性特征,未来的电力系统将是一个强不确定性系统,这就需要灵活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是电源端和负荷端的灵活性,新能源将呈现智能灵活和友好并网,灵活性火电机组、天然气机组和储能电站将共同构成调峰电源体系;

另一方面是电网灵活性,未来电网将从传统的发输配用的垂直单一模式,转变为含多电力电子变换的功率与信息双向流动模式,电网电力电子化,实现软件定义电网。

二是数字化特征,即泛在贯通,赋能高效。通过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和数据贯通,为电力生产、输送、调度和消费赋能,以电力大数据服务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培育新型电力数字产业,为数字赋能。

三是综合能源多网协同,即电力的延伸特征。电力系统将与天然气、交通、建筑等多领域互联互通,智能电网将与热力管网、天然气管网、交通网络进行互联互通,形成综合能源供应,构成综合能源系统。这也是推进新能源消纳、实现能源电力系统高效运行的有效措施。

记者: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革命性、系统性的工程,您认为其基础和关键是什么?

高峰: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在于共建新型电力生态。发输配用、源网荷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都需要实现协同,需要新能源企业、化石能源企业、电网、用户等共同参与,共建生态,合作推进。

构建生态的重要手段是机制创新,通过新机制推动行业及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进来,增强实现转型目标的信心,逐渐形成共同推动变革的行动自觉。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能源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要加速转型就要靠科技创新。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第一篇章提出了发展目标之后,紧接着提出的第一方面重点工作就是科技创新,这充分说明了国家的核心发展方向是创新。

对电力系统来说,传统电力系统技术体系不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和电力电子装备发展,储能、电力电子、交直流配电网、智能传感、高端芯片等技术都亟待创新突破。新型电力系统一定是以新的电力技术体系为支撑。

记者:对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有什么具体建议?

高峰:能源互联网建设过程中的互联网理念和思维为我们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方式方法。这其中有两个核心要素,第一个是以用户为本,第二个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思维。

这紧扣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核心理念,也紧扣我国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以升维思考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可以预想,未来的电力系统应该像互联网系统一样,比用户自身更了解其用能需求,以平台拉近供需距离,实现供需协同,大众广泛参与,形成新型电力生态,以系统性思维推进多种能源协同、供给与消费协同、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

能源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这与电力系统新的发展方向高度一致,与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要求高度一致。

能源互联网是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支撑。正是基于对能源革命的深刻理解,能源互联网建设始终方向明确,目标笃定。

能源电力行业需要把自身发展放到国家大局中去考量,深刻理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方向思路,坚定目标,增强信心,形成合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浙江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无关,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浙江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凡本网注明“来源:XXX(浙江博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内容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 。联系方式:13738380677

技术支持: 榕华科技 | 管理登录
seo seo